用户调研报告(实用4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用户报告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用户调研报告 篇1
20xx年第四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针对消费者在过去三个月(10-12月)的移动支付行为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也对C端市场移动支付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及解析。
1. 行业发展状况
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仍有小幅上涨,逐渐趋于饱和。调查显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即在最近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为94.7%,相较20xx年10月(92.0%)仍有上涨。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11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3.9亿户,同比增长10.7%,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为12.6亿户。
移动支付整体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是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以本次调查所覆盖的三个月的支付交易进行推算,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达到152.77万亿元,较20xx年9月调查推算值增长约25.7%,年交易笔数约1.04万亿笔,增幅约24.0%。从持续调查数据来看,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态势。分摊到单次交易,笔均金额约147元,而人均每天支付约3.6笔,依然是小额、高频特点。
财付通和支付宝“双寡头”竞争格局有些松动,银联云闪付增速加快。调查显示,财付通(注:包括微信支付和手机QQ钱包)和支付宝的渗透率分别为86.4%和70.9%,推算用户规模分别达到9.1亿和7.4亿,相较20xx年9月分别增长0.5亿和0.8亿。
两巨头均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共同渗透率已达到93.3%、非常接近于移动支付的整体用户渗透率(94.7%),均是刚需性工具。而用户是多工具使用的(平均在用约2.5个支付工具),银联云闪付渗透率已达到xx.0%,相较20xx年9月(11.6%)有明显提升,推算用户规模接近1.9亿。
同时,银联云闪付的破局之势还体现在交易份额的快速增长,已达到约5%(Q3约3%);前期调查显示,财付通和支付宝合计瓜分了移动支付整体市场约91%的交易金额,本期调查下降至约89%。
2. 场景支付发展状况
移动支付已渗透至大众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调查持续覆盖四大类的基本支付场景:个人类交易,线上消费类交易,线下消费类交易,金融类交易。调查显示,在最近三个月内,移动支付在上述四个场景的使用率分别为94%、82%、93%和30%。个人类交易主要涵盖充值、缴费、转账等,主要为支付的刚性需求,使用率保持第一。
线下消费类交易的高频特征明显,交易笔数占比已接近整体交易量的半数。分别以交易金额占比和笔数占比来衡量具体应用场景对移动支付整体市场的重要性,交易金额更具有商业属性和财务意义,而交易笔数反映了支付行为的发生频率、是用户黏性的表征。以交易金额计,发生在个人类交易、线上消费类交易、线下消费类交易、金融类交易四个场景的移动支付占比分别为41%、20%、29%、10%,与20xx年9月调查基本持平。
3. 行业竞争状况
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规模仍有显著优势,但银联云闪付等的用户群体数量增长显著。调查显示,各支付品牌的使用率均有些上升,其中银联云闪付和京东支付更为明显,分别达到xx%和15%,而上期分别为12%和10%。与财付通和支付宝相比,银联云闪付的用户规模差距还很大,但其不断加码的市场投入成效非常明显,差距正在被虽小,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将形成财付通、支付宝和银联的“三足鼎立”态势的预期重新增强。
银联云闪付的支付规模也在上升,对财付通和支付宝的份额有所蚕食。调查显示,第四季度财付通和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占比合计为89%(其中,财付通为44%,支付宝为45%),而第三季度该数值为91%,环比有下降。同期,银联云闪付的`交易金额占比为5%,较第三季度(3%)有提升。尽管差距仍巨大,但已在缩窄中。
凭借社交支付的无可挑战的强势地位,财付通继续占据个人类交易场景的支付优势。以交易金额和笔数计,财付通在个人类交易场景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6%和59%,而支付宝分别为44%和34%。其中,财付通用于发红包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高达77%和78%,用于转账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51%和54%,均明显领先支付宝,前者的强社交属性优势依旧明显。
网购支付仍由支付宝主导,也助其在线上消费类交易仍处领先地位,但财付通在缩小差距。本期调查在时间上覆盖“双十一”,支付宝在网购支付的领先优势依然明显,其交易金额和笔数计占比分别为59%和58%,而财付通分别为32%和33%,与上期调查相比两者在此领域的差距变化不大。
财付通仍然领跑线下消费,并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而银联云闪付增长明显。对移动支付玩家而言,线下支付场景的争夺是一场卡位战、而且具有持久性,不但需要以自身渠道资源来构建壁垒(譬如腾讯阵营的沃尔玛、永辉、家乐福,阿里阵营的大润发、新华都、银泰和盒马鲜生),也需要与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型商户合纵连横建立联盟。
调查显示,财付通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9%和54%,并维持了对支付宝(占比分别为41%和39%)的领先优势。
线下消费类场景是银联云闪付近期发力较猛的领域,已取得约5%的移动支付交易份额,较上期(约3%)增长明显。Xmt777.coM
用户调研报告 篇2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8333个有网络购物行为的住户和网民(简称网购用户)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如果不网购,用户仍会购买的商品(服务)金额占网购消费的78%;剩下的22%是由网购刺激所新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网络零售渠道,这部分消费就可能不会发生。
分类别看,服务类网购替代率高于实物商品类,耐用消费品类网购替代率高于非耐用消费品类。20xx年,服务类网购替代率为86.5%,其中飞机票和火车票网购替代率高达91.6%;耐用消费品网购替代率为79.3%,其中多数商品的网购替代率都在80%左右,只有工艺品和收藏品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仅为54.1%;非耐用消费品网购替代率为73.9%。
调查显示,在网购用户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其中,非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为46.9%,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为31.3%;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为19.4%。
分具体类别看,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在全部网购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30%,明显高于其他商品;手机和手机配件、家用电器所占比重均为8%,并列第二位;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飞机票和火车票、餐饮旅游和住宿、个人护理用品等所占比重也都在5%以上;汽车也在逐步进入网购商品的.行列,其所占比重为2.5%;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由于进入网购时间不长,所占比重仅有0.2%。
从网购商品占比来看,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是很大,特别是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类在城乡居民网购总额中都占有最大份额。城镇居民网购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家用电器、手机和手机配件等,比重分别为27.6%、8.3%和8.1%;农村居民网购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手机和手机配件、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等,比重分别为37.5%、7.5%、7.1%和7.1%。
调查显示,网购对促进居民消费作用明显。使用网购后,49.3%的网购用户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增加了消费支出,并有48.4%的网购用户表示在今后一段时期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价格便宜是选择网购的首要因素。在回答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中,有74.6%的网购用户选择价格比实体店便宜,68.2%的网购用户选择足不出户,节约时间,43.7%的网购用户选择商品(服务)品种丰富,可以进行充分的比较,34%的网购用户选择可以随时随地购物。网购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七成以上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减少了外出购物次数。
调查显示,86.4%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13.1%的网购用户表示一般,仅有0.5%的网购用户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满意率较高群体具有城镇居民、女性、高学历、中年、工作稳定以及中高收入等特征,这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群体。
用户调研报告 篇3
1、访谈目的概述
通过分析确定市场及目标用户,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定量化数据以及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反馈来聚拢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用户访谈,了解用户的真实体验,并再次用定量化数据佐证,得出需求,并通过归纳、讨论、分析最终转化成迭代目标。
2、访谈项目工作回顾
2.1具体安排
本次访谈具体安排如下:
(1)前期:针对竞品分析报告中总结出的迭代策略与运营策略,进行头脑风暴并整理出用户研究方向,形成访谈提纲和问卷调查,期间根据需求调整更新;
(2)过程: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围绕迭代方向展开访谈,根据情况进行扩展和深入访谈;
(3)总结:根据自己的访谈结果,按照需求的四要素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提炼,形成需求清单和访谈报告。
2.2访谈方式描述
本次用户访谈采用现场谈、语音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保证访谈的普适性、沟通的顺畅和时效性,访谈内容清晰准确。
2.3提纲概述
本次访谈问题大致分为:事实性问题、行为性问题、倾向性问题、主观性问题、建议性问题、原因性问题及综合性问题
一、事实性问题
该类问题的侧重点在于描写用户画像,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整体感受如用户的使用时间长短、频率,笔记推送内容的匹配度等。
目的:完善用户画像
(1)用户性别、年龄、职业、城市、家庭成员情况等个人信息;
(2)对跨境电商产品的认知情况,如:对跨境电商类产品的定位、在何时考虑使用跨境电商产品等;
(3)消费习惯情况如;多少天网购一次,网上主要头什么,价位偏好等。
二、行为性问题
针对用户使用过的具体模块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使用前是否能够快速了解使用方法,使用时的用户体验(查找效率、操作体验等)和使用后是否达到解决用户问题。如果用户使用过其他产品上的相同模块,可延伸对比。
目的:深入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与偏好。
(1)对笔记浏览的评价?
(2)对发布笔记的评价?
(3)对商城购物的评价?
(4)对客服功能的评价?
(5)对社交体验的评价?(私信、评论、留言、点赞等)
(6)对个人相关功能的评价?(设置、收藏、购物车、订单等)
(7)对其他功能的评价?(关注、话题等)
三、倾向性问题
用户在经历过多个类似产品的洗礼后,我们需要了解用户在产品选择上的倾向,以及其背后层次的原因,结合前期的市场与竞品分析总结以便对一下步的迭代甚至运营战略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准备。
(1)是否使用过其他跨境电商产品?如有,认为该产品和小红书相比谁更好用?为什么?
目的:通过竞品对比来分析出大部分用户的体验偏好
(2)你在小红书上产生则物冲动后会如何进行购买?看完明星的笔记分享会你产生更强烈的购物冲动吗?
目的:了解明星对购物转化率的影响以及小红书整体的购物转化率。
(3)你平时会常发朋友圈吗?你会在小红书上发布笔记吗?
目的:在了解用户分享欲后,分析小红书发布笔记是含有过高门槛。
四、主观性问题
(1)你觉得小红书的视觉设计和操作体验怎么样?
目的:可以从中了解到用户对小红书目前的视觉和体验上的评价。
(2)你如何评价小红书客服?(与其他电商App对比)
目的:可以了解到用户对小红书客服功能操作上的体验以及人工客服服务的满意度。
(3)你认为小红书的哪些模块做的不够好?为什么?
目的;可以大范围地了解用户对小红书各个模块的普遍评价。
五、建议性问题
该类问题会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及当下的用户状态做出选择性的提问。如萌新真爱粉类型用户,我们会希望其提岀所期待功能点;如浅度用户在访谈中开始烦躁时,我们会引导式的提问而非全开放式的提问。
(1)你期待小红书未来增加什么新的功能?
(2)在xx功能模块里面,希望小红书可以做出哪些改进?
(3)对于小红书的发布成果被人盗取,你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六、原因性及其他综合类问题
根据访谈节奏,将结合以上各类问题中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拓展以达到广泛挖掘用户基本需求的目的。
1、用户样本陈述
本次访谈将用户以“使用过多久”和“使用频率”划分为四类用户:萌新浅度用户、佛系老油条、萌新真爱粉以及核心骨灰级用户,从而了解到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差异,根据战略找准切入点。
2、用户来源描述
本次用户访谈的用户来源有:身边使用过小红书的朋友;小红书用户QQ群,微信群,小红书App内随机选取用户等。
所有被访用户均采用定向邀约的方式进行,通过QQ语音、微信语音、电话。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2对1进行,一人负责采访,一人负责记录,访谈完毕后交换采访人与记录人,得出相对无偏向性的详细访谈报告。
3、用户特征描述
(1)性别分布
根据用户访谈结果得知,在本次访谈的12名用户中,男性只有1人占8.3%;女性有11人,占91.7%,对比最新数据得知,本次访谈人群基本吻合,女性用户为小红书的主要用户群体。
(2)年龄分布
同时,从年龄方面得知,本次访谈的用户人群年龄集中在20岁到29岁区间,与市场最新数据基本一致。由此可见,20岁到29岁为小红书的主要用户群体。小红书因其内容社区属性和整体调性,女性用户比例最高,且95后占比也相对较高,更加精致、年轻化。
(3)学历分布
另外从受教育程度方面得知,在本次访谈中,本科学历者9人,硕士2人,博士学历者1人,其中男性本科1人,占比8.33%,女性本科8人,占比66.67%,女性硕士2人,占比16.67%,女性博士1人,占比8.33%。由此可见,所有参与访谈的用户均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暂时确认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是小红书的主要用户群体,并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进行验证。
(4)消费水平及地域分布
从消费能力和地域分布方面分析得知,本次访谈的用户人群月收入区间在1万元以下的5人,在1万到2万元之间的7人,主要集中在中等消费人群与市场数据较为吻合:地域方面由于受到不同地域采访者选择受访对象地域相对集中的限制,故不具备代表性。
项目工作总结:
在提纲设计方面,我们根据竞品分析报告确定的迭代方向,从基础方向进行设计,问题库达到40余题,能够满足问题多样性,覆盖了各个核心功能。
在用户样本方面,我们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域,收入及受教育程度的用户分别通过电话,语音,面谈的方式进行了2对1访谈,用户从基本情况、流程设计、交互体驗、功能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反馈,收集了12份完整的用户访谈报告,并在用户属性层面与市场数据进行了比对总结:本次用户访谈的小红书用户女性占绝大部分,年龄在24岁到30岁之间,普遍具有中等消费能力,主要关注美妆、护肤等时尚内容。
通过功能分析、视觉体验、运营和商业化等方面,对“小红书“产品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
一、功能分析:
小红书拥有如“商品弹幕”、“七天保价”、“笔记链接”等特色功能,在服务和体验上有独特的优势。但缺陷也相对硬伤,如“查找商品困难”,“客服体验繁琐”、“推荐机制偏差”等。
二、视觉和体验:
小红书的几个核心功能界面配色和结构较为清爽,操作也比较使捷,符合其年轻化的风格,但商城调性可以适度调整一下,加强活动视觉效果,避免给人过于冷清的感觉。
三、运营和商业化:
社区内容积累是一个緩慢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小红书在前期社区运营中取得的巨大的优势,短期内无法被超越,如何将庞大的社区流量转化为利润,小红书一直在探索,B2C的商业模式也仅仅才占了庞大社区流量中很小的一部分。跨境电商领域已快被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依靠本身巨大的资源优势瓜分干净。与网易考拉从白营中商起步不同,小红书可以利用自身社区内容的优势,提升商城购物体验,从而增加购物转化率为短期主要迭代方向。重点发展导购经营,扬长补短,正如小红书的寄语“标记美好生活”,从巨头的夹缝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1、访谈数据分析
根据访谈提纲数据汇总,我们对访谈的内容了做了摸块的划分。首先我们确定了用户画像:20岁到29岁,多为职场女性和女学生。该类群体都比较关注美丽生活相关,其次我们对用户使用“小红书app”的体验效果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推荐内容准确度:从访谈结果来看,不同用户对于推荐内容的准确度看法不一,评价有高有低,也存在不确定中立状态,其中对推荐内容不满意的用户非常希望小红书能够添加自己设置兴趣偏好以改善推荐内容的功能。
(2)笔记转换购物率:小红书优质的笔记内容确实能对用户产生购物冲动,而另一方面小红书商品品质却遭到普遍质疑,用户在小红书app内的购物转化率不太乐观,小红书商品品质感的建立将是一个需要结合商业运营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
(3)笔记分享相关:此次访谈的用户中发布过笔记的很少,用户主要是浏览笔记,这点体验上同知乎相似:“质量与数量不可兼得”,高质量笔记是小红书社区的必要逻辑也将是产品长期的一种状态。
(4)对小红书商品的信任度:从访谈结果来看,信任度普遍偏低,直接导致用户购买大量流失。对于第三方商家有明显的不信任感,也有认为大平台供不应求就真假掺半的现象。后续除了自营商品品质感的塑造,还可以通过知名品牌入驻,官方认证店铺等方式为小红书第三方商家打造品质感和口碑。
(5)价格与售后相关:从结果上看,大部分用户在意商品的性价比,而客服的缺失或低效对也直接降低小红书的口碑与用户的购买效率,更有甚者找不到客服入。作为产品基础功能,小红书需要迅速完善客服系统,补齐这一短板。
(6)竞品相关:从用户反应的结果来看,小红书的电商模块在性价比、正品保证、商品种类、营销活动力度上有所不足,很大一部分购买力被分流至其他专注电商的平台,如天猫、京东、考拉等。但小红书的社区优势已成壁垒,是其他竞品短时间难以逾越的。
(7)建议相关:社区方面,建议增加线上互动,话题标签、兴趣标签、吐槽或diss功能、优化笔记发布流程及体验:电商方面,建议简化购物流程、增加商品销量及评价、正品保障、团购功能、商品种类等。
综上所述,根据四象限法则我们对访谈的结果做出如下分类:
(1)需求优先级设定
在优先级设定上,我们主要考虑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是不是强需求,是不是高频需求,是否满足我们整体的发展规划。
在竞品和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得到的下一步的规划是:效仿高端电商的购物体验并结合自身调性优势,塑造商城品质感。将增加运营活动、丰富商品种类优化购物体验、完善客服售后等重要维度的需求作为最高优先级处理。而社区的持续完善,增加社区的玩法、发布笔记的优化、优质内容生产与市核等维度的优先级评定稍次。具体需求及优先级,会在结论中进行展示。
(2)调查问卷编制
由于每个用户关注的功能不同,需求有差异,便无法根据少量用户得出需求的优先级排序,所以我们根据用户访谈结果生成需求清单(详见附录2),划分功能点并制作了调查问卷(详见附录3),围绕核心功能设计问题23个,通过被访用户和朋友圈扩散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调查问卷展示如下:
(3)调查结果分析
共收集调查问卷结果100份,其中12名被访者全部填写了调查问卷,参与问卷填写的用户来自小红书用户的QQ群、微信,以及身边用过小红书的同学,同事或者朋友。
用户画像:
本次调查问卷的用户性别构成为男性9人,女性91人,男性占比9%,女性占比91%,与竞品分析,用户访谈的用户性别基本吻合;从年龄分布上,用户主要集中在18岁到30岁,其26岁到30岁之间的用户居多;从受教育程度上,专科及以下的占26%,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4%,说明大多数用户受过高等教育。从可支配收入构成上,92%的用户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1.5万元之间或小于8000元,而超过1.5万元的可支配收入人群仅为8%。
可以看出,由于样本量更大,调查问卷的人群画像与真实市场数据相对吻合。
2、迭代方向
一、小红书产品相关——整体
优先对小红书整体情况进行用户调研,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查用户对于小红书使用的总体感受。
(1)用户心目中的定位。
①80%的用户认为小红书是生活指南,可以提供很多攻略参考,这一定位也是小红书的出发点与亮点;
②52%的用广认为小红书是购物软件(这部分用户对电商模块更为关注);
③53%的用户认为小红书是社交平台(作为一个主打社区的产品说,这个比例低了,可以看出小红书的社交体验较为一般);
④6%的其他选项中实际分类全部属于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