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推荐十五篇)。
班会的开展内容没有一定的限制,丰富多彩的班会主题既可以是专门为解决班级目前存在的某个问题而召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
一、班会主题。
“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建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
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3、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一)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听故事《嫦娥奔月》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三)竞猜中秋灯谜
主持人2:同学们,中秋夜,明月高悬,桂香浮动,民间有赏月猜谜的习俗。下面和中秋有关的谜语你会猜么?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十五的月亮(猜成语)
月亮里的桂树(打一成语)
(四)品诵中秋诗文
主持人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借月抒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
(生诵诗歌)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久)
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甲乙:《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四、第二主题。
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形状
五、小结
xx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并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园所室外与室内能凸显中秋节日氛围的环境布置。全园分为绘画、讲故事、“学科学,懂知识”、“齐动手,共劳动”四个小组。幼儿以班为单位,其中绘画组:小中大班都可以参加;讲故事组:中大班参加;“学科学,懂知识”组:大班参加。“齐动手,共劳动”组:小中大班都可以参加。
2、道具准备:绘画工具、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宣纸、白纸;灯泡、皮球(大、小各一个);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食品、水果、盘子、水果刀。
3、其它准备: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一、二、三、四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就行,活动五的时间可以另加的,但要结合实际定时间。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活动对象】
小中大班孩子
【活动目标】
让孩子用绘画等手法表达自己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孩子背诵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2、教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并出示相应图片。
3、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与中秋有关的诗词、图片、国画、水粉画、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
4、准备绘画工具、宣纸、水粉颜料、国画颜料、半成品、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大班孩子:水粉画、水墨画、沙画(自选)
中班孩子:撕纸画、添画、黏贴画(自选)
小班孩子:拓印、黏贴画、涂色(自选)
作画期间,其它幼儿以及家长可以保持秩序的观看。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家长跟孩子共同做一幅长卷画,完成之后挂于幼儿园大厅、走廊。
作画后,教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画粘贴在教师四周墙壁上。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目标】
亲子互动,提高家长的认识。通过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准备中秋节的小故事。
2、准备小长衫(同相声演员长衫)。
3、将场地布置成小剧场。台下观众坐成弧形。
【活动过程】
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地给大家讲中秋故事。
2、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要求:讲故事的幼儿身着长衫,声情并茂地讲。家长、教师、幼儿都保持安静状态听故事,并用掌声鼓励。
3、可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进行,提前准备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跟讲故事的是同一个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目标】
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艺术想象力,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丰富幼儿科学小知识。
【道具准备】
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准备】
熟悉一些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注意】
1、在幼儿进入此活动教室前,老师要与前来的家长和幼儿沟通好活动时的注意事项:要尽量保持安静;由于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教室或分批进入。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故事做出相应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抠画出嫦娥奔月形态的纸板,用纸板遮挡在屏幕与投影仪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贴上月亮图片。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此方法,既让幼儿更生动地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让幼儿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识。
(三)神奇的月亮
1、导入:展出各种形状的月亮图片。
2、模拟月食全过程:使用灯泡代替太阳,一个孩子举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孩子举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开灯泡,大皮球围绕太阳转,小皮球围绕大皮球转,观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拟。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正确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局部,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土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外表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假设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很快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我们二(3)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寄宿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桃山,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同学如何过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小朋友、家长一起过节的快乐。
3、幼儿通过跟家长一起制做月饼、听故事、品月饼、玩亲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中秋节的氛围,享受亲子活动的乐趣,培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活动名称:
xxxx幼儿园中秋节亲子聚会
活动地点:
xxx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4日上午9:00开始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2、故事欣赏《中秋节的来历》
3、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月饼。
4、亲子游戏
5、品尝亲手制作的月饼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优美的语言,体验中秋节的气氛。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含义。
3、在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味道的月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单为幼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亮就会想到家人团圆,所以把中秋节也交团圆节,中秋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晚上人们吃着月饼,怀着喜悦的心情共同欣赏月亮。
二、欣赏民谣(中秋夜)
1、教师完整的为幼儿朗诵民谣。
2、请幼儿看图,教师带领幼儿有序朗读民谣,学习“赏月”“团圆”等。
3、幼儿看图小声朗读民谣。
四、迁移生活经验,感受节日氛围。
1、请小朋友讲一讲中秋节自己是怎么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非常明亮。像……)
2、幼儿一起分享月饼,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五、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结束活动。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中,通过图片不但让幼儿初步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而且较好地学习了儿歌《中秋夜》。通过儿歌的学习,幼儿进一步地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已有生活经验的迁徙:谈话、品尝月饼、唱中秋节的歌等,效果不错,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导入:
1、媒体出示:中秋圆月、背景音乐
2、师: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中秋呢
板书:中秋月圆
3、小结: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
唐明皇想念月宫;
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出示:中秋月亮的图片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在书上找找答案。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6、中秋早知道。
(1)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日历,了解今年中秋节的具体时间。
①小组合作:查一查今年的中秋节。
②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并在日历上加以辨认。告诉学生:中秋节指的是农历,与每年公历的日期都不一样。
③查看日历,将日历中上下日期对应起来,找到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几月
几号。(公历:10月6日)
(2)说说两个特殊的日子。
师:今年的中秋节是10月6日,正好在国庆长假中。2002年的中秋节正好是10月1日,还记得是怎么过的吗2005年的中秋节是9月18日,你知道9月18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
媒体出示:勿忘国耻
学生讨论交流。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感恩节的来历。
2、知道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俗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体味团圆的快乐。
4、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感恩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感恩节”小品
亲手制作一张中秋节的贺卡
家长给孩子的中秋祝福。
活动过程:
师: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古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庆祝丰收的方式,并把这天定为自己国家的民俗节日。你们看,在美国大家是这样庆祝的:(小品表演)
师:从小品里你们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感恩节),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个与美国的感恩节类似的节日是------中秋节
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关这两个节日的资料进行比较。(来源、时间、习俗、引申)
美国的古人为感激上帝的恩赐而有了感恩节,中国的古人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虽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国的感恩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节日,都是怀有对远方亲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节日。
师: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就曾在异乡对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首诗就是--------
(静夜思)(齐诵)
师:中秋的圆月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教室墙上也贴了许多跟中秋有关的诗句,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一个(中秋古诗对对碰)(音乐起)
1、请在座家长和同学每人摘取一条。
2、请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诗的另一半。
3、完成后请两人合作吟诵。
师:一曲曲感人的诗篇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现在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把心贴得更近。(游戏:猜手)
1、请五位同学上台在幕布后入坐,从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请这五位同学的家长上台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师:大手牵着小手已经走过整整十年,我们与亲人间彼此的默契已经无需语言的交流,是亲情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亲人我们同学是不是有好多话要说。
(学生发言——这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
师: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大人看来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长早已忘记,可是它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们迟早都会报答,请家长也乘此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家长发言)
我们还有好多同学的家长虽然没能到场,但也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请家长没有到场的同学开启家长给你们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句句话语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声声祝福温暖着我们的心。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话,最后,让我们为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中秋节的礼物!在佳节时分就让这份小小的礼物收藏款款深情,传递给你的亲人。(音乐起 送贺卡)
总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月圆人团圆,盼望真爱满人间。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
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1、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 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挂图15号;
2. 活动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
活动过程:
1. 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与分享。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引导幼儿讲述、分享。
2.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问:
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3. 阅读《小朋友的书 我的家》第17~22页“嫦娥奔月”。
4. 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
5. 关于中秋习俗的交流与分享。
活动结束:
说一说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人们一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1
主题:
《我和月亮手拉手》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风俗及有关的诗词等。
技能目标:
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交流,促进同学们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技能。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中秋节的有关内容,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热爱生活,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设计意图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本学期我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
小麦田小编精心推荐:
-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 传统文化教案 | 山东传统文化教案 | 主题班会教案 |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班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生活。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一份快乐。
主题班会设计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设计了一个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竞赛,通过这个板块的活动,让孩子对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竞赛题由他们自己找资料并出题。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引导孩子想办法多途径的去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习俗的资料,
二是学生在出竞赛题的过程中,必定会去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筛选资料,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很自然的常态下初步掌握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感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快乐。
第二板块是让学生自由合作,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佳节。虽然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但就我平时的了解,孩子们平时有不少兴趣爱好,琴棋书画的小能手也有不少,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搭设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收获和才华,同时为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发展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让孩子们在交流本领的过程中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第三板块是传递节日的快乐和祝福。让学生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边品尝着甜甜的月饼,一边相互赠送着自制的节日贺卡,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中秋节知识竞赛(约10分钟)
主持竞赛
参与知识竞赛
根据前一阶段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资料,开展知识竞赛,一来通过竞赛检查学生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程度,二来活跃气氛。
师生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中秋节(约20分钟)
1、《我给月亮写封信》
2、古诗吟诵《月亮组诗》
3、古诗吟唱《静夜思》
4、古筝《登月交辉》
5、《口琴,器乐联奏——月亮船》
6、书法展示《月圆,人圆,梦圆》
7、泥塑展示《奇特的月饼》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式来歌月,颂月,庆祝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一方面搭设平台,全面展示学生的才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并在交流本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传递祝福,感受祝福(约5分钟)
1、品尝月饼
2、赠送中秋贺卡
品尝中秋特有的食品,了解月饼的品种,增强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赠送自制的贺卡,向他人传递祝福的心意,再次感受节日的快乐。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2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
活动主题:
中秋月圆人团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体验节日的快乐,热爱生活,懂得情感的可贵,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活动准备:(提前几天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节目。
2、搜集资料。
(1)中秋节的来历(民间传说);
(2)有关中秋“月亮”和“月饼”的谜语;
(3)明月的古诗词。例:李商隐――《嫦娥》;李白――《静夜思》。
(4)有关月亮的歌曲;
(5)中秋节笑话、小品、相声。
活动过程:
一、走近中秋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
a: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b:皎洁的月亮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
a:今天,中秋佳节,我们一起欢度时光,同抒走进校园的喜悦!
b:今天,菁菁校园,我们在嘹亮歌声中把希望起航。
a:明月当空,万里无云,诗情画意,让我们展现心声――请欣赏文学组同学的诗朗诵《明月几时有》。
b: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想起了那美丽的传说,下面请文学组同学讲述它的悠久历史。
文学组同学带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起义与月饼等);
王勤主持猜谜游戏;
a: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进行才艺表演。请美术组来解说他们的才艺表演。xx解说xx表演小品《吃月饼》。
美术组展示美术作品。
结束语:(班主任)
伴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这次的班会圆满的结束了。这次班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知道亲人的思念,在特别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衷心的希望同学在新学期有新气象,新起色,焕然一新的我们一定会越做越好,此次班会圆满结束。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3
活动一:欣赏诗歌《月亮对我笑》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
(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
(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过秧歌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
★指导语: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2)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
活动三:大家来赏月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二方连续的方法,表现许多人一同赏月的情景。
2、在尝试、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探索将单个的图案连续起来的方法。
3、在活动中,能够将不同的材料放在指定的地方。
活动准备:
剪刀、各色长条形纸、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欣赏二方连续图案,观察其图案特点。
★指导语: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它和我们以前剪的剪纸有什么不同?
2、讨论剪二方连续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折、剪的方法。)
3、尝试进行操作。
4、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问题和获得成功的方法,进一步获得剪二方连续图案的经验。
5、再次尝试,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6、共同布置环境“大家来赏月”,体验合作布置教室的愉快。
活动四:做月饼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在观看录像、自己尝试做月饼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和方法。
2、积极大胆地尝试运用材料、工具进行探索和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轮流使用材料、工具,活动后能与同伴共同整理环境。
活动准备:
制作月饼的录像带、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烤箱等。
活动过程:
1、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回忆和讨论。
2、欣赏录像,进一步熟悉制作月饼的方法和过程。
3、观察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4、自由交流自己想要制作的月饼。
5、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将馅儿放得太多,轮流使用工具和材料。)
6、烤制、品尝制作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亲子赏月晚会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中秋节丰收、团圆的意义,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产生兴趣。
2、活动中能大胆地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在节日中快乐、喜悦的情绪。
3、体验和家人、老师、同伴共同庆祝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音响、灯光、字幅、灯光月亮、彩炮、桌椅等)。
2、幼儿每人一份节日食品(月饼、各种中秋节的水果和食品)。
3、亲子游戏材料及奖品。
4、教师排练情景剧,幼儿扮演玉兔。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拉响彩炮,体验节日热闹的气氛。
(3)园长致词,表达祝愿。
2、欣赏情景剧《嫦娥奔月》。
3、嫦娥和玉兔共同组织《知识对对碰》竞答活动。
4、表演节目共同联欢。(家长节目、幼儿节目、教师节目和游戏穿插进行。)
5、共同品尝节日食品、赏月。
6、结束部分(踩气球,庆祝节日)。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4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秋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中秋节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管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篇15
活动设计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月、吃月饼的活动凸显着人们家人欢聚一堂的和乐画面,憧憬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赏中秋、品中秋、画中秋的活动形式,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体验节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简单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让幼儿体验过中秋节的愉快,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图片、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个月饼。
活动过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
2、8月15就是中秋节,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决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
(2)师幼互动交流,知道月亮会从月牙状慢慢变成月圆状,又变到月牙状。
二、“月亮的色彩”
1、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赏月、吃月饼)
2、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师:刚才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吃月饼。(教师出示月饼念儿歌)
中秋节里月儿圆,饼儿圆圆像月亮,香香的月饼尝一尝,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极啦!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饼)
2、幼儿开始月饼分享会。
-
我们精彩推荐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专题,静候访问专题: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