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读后感(收藏10篇)。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的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封建科举毒害人的主题。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的开头用一句诗就揭示本书的主题,即功名利绿皆浮云。 这些东西经常挂在我们嘴边,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白呢?读书只是为了功名,所以出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封建思想,这些封建思想的毒害了多少莘莘学子。可以想象花白了胡子,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的.人进京赶考的场景吧,《儒林外史》小说中这样的人还少吗?如周进、范进之流,多不胜数,小说通过描写个个鲜活的例子深刻的讽刺这样的社会现实。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个人涵养,追求功名利绿不是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上来就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封建的科举制度贻害无数读书人,古代纯粹的读书人太少太少了,连我们的圣贤孔子都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习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而是去做官。但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还有有的,比如王冕,王冕以画荷花而闻名于世,但他早已看破x场,看破功名,一心做学问,对功名不为所动,为后人津津乐道。
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的腐朽被吴敬梓刻画的淋漓尽致,发人省醒。这对我们现代人的教育也有很深的启发,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精神世界的满足,提高个人的修养。做到把读书当乐趣是一种境界。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2
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所在的谢氏家族,是东晋南朝的一流士族。他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东晋国势衰微的末年。混乱中,下级军官出身的刘裕越来越强大,以谢混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却站在了刘裕的敌人--北府军将领刘毅一边。
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9月,谢混被刘裕杀害。紧接着,刘裕提拔了一批新贵。谢灵运的封爵由康乐公降为康乐侯。政治上不得志,他索性游山玩水。
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很欣赏谢灵运的才华,征他为秘书监。但他的境遇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文帝对他仍然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而名气远不如谢灵运的人,却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这让他更加不平,干脆称病不朝。他还常常私自出游,十几天不归,既不报告,也不请假。文帝宽容地让他自己上表,赐假回乡。但回到会稽的谢灵运依然游乐无度,被御史中丞傅隆参了一本,终于遭到彻底罢免。
免官之后的谢灵运,生活更加放纵。游山玩水时,他喜欢处处讲排场,所到之处,总是凿山挖湖,大兴土木。
与那些权贵相比,谢灵运是政治上的弱势群体,但是当他对待老百姓这样一群真正的弱势群体时,却很少有同情心,甚至还侵害百姓利益。会稽城的东面有一个回踵湖,水草丰茂、鱼虾众多,老百姓赖以为生,谢灵运却上表要求将湖水放掉,变为自己的私田。会稽的孟太守顾及百姓利益,坚决不给。谢灵运于是逢人便说孟太守的坏话。
为了缓解他与孟太守的矛盾,文帝将谢灵运调到了江西。但谢灵运根本没有悔改之意,所作所为和之前如出一辙。在种种不端被人检举揭发后,临川司徒刘义康派人前去收押谢灵运。面对紧张的形势,谢灵运先下手为强,不但武装拒捕,还发兵叛逃。造**的谢灵运被捕获后,在文帝的坚持下免于一死,被发配至广州。元嘉十年(433年)的冬天,又有一桩牵涉谢灵运的旧案被揭发。
这,文帝再也无法包容他,下令在广州结束了他的生命。
生于贵族之家的谢灵运,富贵荣华唾手可得,对于他个人而言,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3
假期里,我读了清朝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在书中,他为我们展示了各种人物,他们身份不一致,社会地位不一,有吃祖宗饭的严贡生,有被科举考试逼疯的范进,也有不与封建社会同流合污的“四大奇人”,如才华横溢的'王冕、写诗词的裁缝荆元等。
我敬佩书中的沈琼枝。她是一位教书人的女儿,是一个有见识、做事大胆的人。在她被骗做盐商小妾时,她不卑不亢、沉着冷静,把他家里的金银器皿、珠宝首饰等打成包裹,买通丫环,偷偷逃跑了。她逃到南京,以卖文为生。其实在封建时代,妇女在社会上是很难依靠自己立足的,但沈琼枝坚信做人贵在自强自立,她不贪恋盐商的奢华生活,大胆出逃,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
在生活中,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自尊自爱,如果依附于他人而生活,看似占了便宜,无忧无虑,却是前景堪忧。当今社会上有不少“*”“巨婴”,他们坦然享受着家庭作文的优越生活,一旦“大厦倾”,他们将何去何从。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较好,但这自强自立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来,它会引导你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在的社会拒绝“巨婴”和“*”,提倡“少年强,则国强”,需要的是自强自立的青少年,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为将来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人而努力。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4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365夜故事》。书中讲了许多的小故事,其中我喜欢看的是《快乐王子》。Xmt777.coM
故事说的是:从前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快乐王子的雕像,他站在一个高高的圆柱上。后来,一只小燕子飞到了这里,它想在这里安窝。突然,一滴水滴到了小燕子的头上,它抬头一看,发现快乐王子哭了,便问他为什么哭。快乐王子说他看到了许多的穷人,让燕子把他身上的红宝石、蓝宝石和金叶片送给那些穷孩子。小燕子照做了,王子高兴地说:“这样我才真正的快乐。”快乐王子没有那些东西了,但小燕子在他的双脚歇息,再也没有水滴到它身上了,因为王子已经真正快乐了。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快乐王子关心百姓的疾苦,就算牺牲自己,也要让百姓得到幸福,这是让我们十分敬佩的。虽然王子的剑柄上没有了红宝石,眼睛上没有了蓝宝石,金灿灿的外衣也变成了暗灰暗灰的铜珠,但是王子开心了,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王子。
我也要像快乐王子一样,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做一个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快乐公主。
简评:有讲述,有感受,有总结。语言简练,朴实自然。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6
在我们青少年中,容易看到那些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也容易听到某些怀才不遇的话,不少人冷眼观世界,撇嘴论英雄。为此,我非常想问一句:我们真的是怀才不遇吗?
传说中有一种“恨恨而死”的人,他们一面说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怀才不遇的话,一面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后当然会一事无成啦。所以,在此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想做什么?我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过什么?如此一来你就会明白自己的真实状况了。
的确,不得不说怀才不遇是时代的不幸,更是个人的悲哀。但是,当我们“怀才不遇”的时候,是否应该自我反省一下?究竟自己是怀才不遇,还是遇不怀才?当今社会上有一些本事二三两,傲气五六斤的人,他们装出一副国士无双的样子。但是,那种怀才不遇的“忧郁气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话说回来,就算是真的处在怀才不遇的时候,也不能就此沉沦,难道我们不能自我推销吗?
在一千多年前,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推荐自己,于是从众门客中脱颖而出。再后来,他用自己那卓越的胆识、出色的辩才以及无畏的勇气成功震慑住了楚王,使得终“赵楚合纵”。这,便是传为千古佳话的“毛遂自荐”。
这里涉及到一个关于“谦虚”的话题。做人谦虚是必要的,但是谦虚也得谨记适时,适度。适时,指的是“当谦则谦,当仁则仁”;适度,即恰到好处,谦虚过分则会变成虚伪。该出手时便出手,该当仁不让时,也无须犹抱琵琶半遮面!
有人抱怨命运的种种不公,有人说没有机遇,有人说实现梦想的环境太过恶劣,借口各种理由来自我安慰,却从未认真去想过他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哪怕是在怀才不遇的时候也不能自怨自艾毫不在意。
敢于自我肯定,自我推销,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人海茫茫,有才者不计其数,只有发掘出自己独特的潜力,才能被社会发现。我们有幸成长在一个充满生机的变革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进行,而在这个百事待兴的用人之秋我们又何苦去等待机遇呢?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喉咙,主动进取吧,告别自己心目中那个“怀才不遇”的阴影,走向“怀才有遇”的时代!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7
《小王子》讲述了一位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中与来自外太空的小王子相遇的故事。小王子的旅行经历,以及他与玫瑰、狐狸和其他星球居民的互动,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线。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富含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
小王子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的纯真、好奇和对爱的渴望,让我反思自己是否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这些宝贵的品质。他对玫瑰的关爱和对狐狸的友情,展示了真挚感情的力量。这些情感的纽带,超越了物质和表象,触及了人心柔软的部分。
书中的狐狸曾说:“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和外在的标准所左右,而忽视了内心的声音和真挚的人际关系。
《小王子》也让我思考了成长的意义。成长不应该意味着失去童真和梦想,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理解世界的过程。小王子的纯真视角,提醒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未知,去体验生活的多样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触动。《小王子》不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段读者的书。它以简单的故事,传达了复杂的人生哲理,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总之,《小王子》是一本值得每个人细细品读的书。它教会我们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情感,去发现那些肉眼看不见的重要事物。这本书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提醒我保持纯真,勇敢地去爱和被爱。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8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9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怀才不遇读后感 篇10
暑假,我读了一本杨红樱阿姨写的书,书名叫做《会走路的小房子》。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本书吗?要是没有看过,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在这本书里,有一章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这一章叫做小房子脾气大。这是一栋神奇的小房子,为什么它神奇呢?因为它有两只脚,还会走路,所以叫它神奇的小房子。
小房子第和风车做邻居,在风车转的慢的时候,小房子说风车懒。在风车转的快的时候,又说风车转的太快。后来,小房子生气的和钟楼做邻居了,但是钟楼白天敲,晚上也敲,吵的小房子睡不好觉,所以又生气的搬走了。
大家觉得小房子做的对吗?我觉得小房子做的不对,因为它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只是一味的说着别人的缺点。风车的优点是可以发电,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和便利。钟楼的优点是可以告诉大家时间,时刻提醒人们不要虚度光阴,让时光流逝。
后,我希望小房子能够理解对方,不能因为自己爱生气,就把一切责任推给对方,抱怨对方。如果每个人都有发现美好的眼光,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更加美好!
-
我们精彩推荐怀才不遇读后感专题,静候访问专题:怀才不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