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句子网 > 教学资料 > 导航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

发表时间:2024-01-03

相关推荐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8篇。

平时你会经常查找范文吗?范文在各领域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范文是我们学习法律和法规的重要素材之一,我们欢迎您了解“地理必修教学总结”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想象力,感谢您看完这篇文章请相信这是一篇有关您的重要主题的好文章!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1】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2】

1、城市起源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市政设施建设发展→社会机构出现和完善→城市出现。

2、城市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1)产业革命前: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发展缓慢。城乡相对对立。

(2)产业革命~二战前: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

乡差距扩大。

(3)二战后:①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出现;②出现大城市带;③专业化城市出现(如

3、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出现在中低纬、沿海和大河沿岸地带。原因是这里(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经济条件)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4、城市化的主要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距加大。

6、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的三个阶段:①缓慢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②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30%后) ③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后)

7、“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工商业向城市外围迁移。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郊区人口向更外围迁移,导致市区人口减少,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1)城市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就业困难;(2)郊区环境优美、地价较低;

8、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

解决措施:(1)合理城市规划;(2)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10、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区位、生产方式、政治、历史、宗教、旅游、科技等)。

(1)河流:具有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古代特殊的防卫功能);一般在河流起止点(源头和

河口不同)、过河点、交汇点容易形成城市,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2)平原地区城市多,原因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盈,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候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我国城市分布图)(4)矿产资源:主要在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资源型城市。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大庆等;美国的匹兹堡,英国的阿伯丁,伯明翰等。

(6)政治职能城市: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首都—北京;

11、城市在地区中的作用:对区域发展期主导作用,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管理中心,服务

中心。

12、城市体系的等级、功能、数量、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愈高,功能愈多,数

量愈少,服务范围愈大,彼此间距离愈远。反之,城市等级愈低,功能愈少,数量愈多,服务范围愈小,彼此间距离愈近。上海服务于全国甚至海外。

13、各类城市主要共有的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

14、城市功能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例如北京市中心是行政中心,主要是皇宫建筑在市中心。

(2)经济因素:付租能力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图,一般市中心地租,形成商业区, 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地租较低外围形成工业区。

(3)社会因素: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影响住宅的分化,一般高级住宅区

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与地势高爽,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相连, 低级住宅区与工业区相连。

15.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同心圆模式——不通用地围绕单一核心向外扩展。

扇形模式——从市中心向外沿交通干线延伸;多核心模式——在距离原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田园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心是广场公园等(注意P48~49图的特点)

16.不同的地域文化深刻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美国纽约、芝加哥的摩天大楼与欧洲古老城市建筑风格不同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山水城市”——杭州市,美国的华盛顿——建筑风格体现资产阶级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17.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在灾害检测中的应用:分析灾害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路径,受灾人员、财产转移路线,灾情统计与评估,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2)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主要是有关信息的收集,管理与

分析)其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可以较全面的为经济活动提供全新的数据地图决策信息。(3)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3】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B.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3.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4.,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27.7%B.57.6%C.67.5%D.72.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7~8题:

7.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块状模式

A.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9.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10.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②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③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④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A.①④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行线在上海开通,该线自上海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全长30千米。我国计划新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专线业已提上议事日程,中、德就磁悬浮列车技术转让合作问题进行了艰苦谈判。据此回答11-12题:11.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行说明了现代交通的特点是

A.网络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科技化12.中、德就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进行的技术合作谈判说明了

A.中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B.中国与德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互依赖性C.发达国家正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D.世界主要的高端技术产品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下图是某城市1966~发展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比重减少B.公园绿地面积增加

15.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附近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B.附近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C.附近有大型发电厂,电力稳定D.附近有颐和园和圆明园,环境优美

①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形成:橡胶厂→发动机厂→汽车制造厂③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④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传统经济是由图甲所示方式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现在倡导的循环经济是如图乙所示的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18题。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9~20题。1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2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21.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有何特点?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2.读下面的“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5】

( 1 )概念:指从事 自然资源的开采 ,对 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的物质生产部门。

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 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区别:鞍钢 —— 接近原料 , 燃料产地 宝钢 —— 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 ----近铁型(原料导向型) ---- 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第一种 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 —— 织布 —— 印染 —— 服装制造。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 — 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6】

下列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南蔗北菜”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 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技术因素主要有: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3.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4.热带迁移农业:特点:土地和住所均不固定的一种原始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其活动范围占据了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4左右。对环境的影响: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养分流失→土壤贫瘠→迁移重新毁林开荒。

5、亚洲水稻种植业:(1)分布地区: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高温多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

(2)特点:①规模小;②单产高;③水利工程量大;④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商品率低

⑤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目前亚洲稻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中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6、混合农业:

(1)概念:指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它主要在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此外,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属混合农业。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①农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便于合理、有效地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③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7、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滥砍乱伐原始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

(2)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3)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土地盐渍化

(4)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5)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农产品、土壤受污染。

区位优势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 (2)便利的交通运输 (3)地广人稀

9、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西北地区(新疆大农场) 经营方式主要是国营大农场。

区位优势条件:(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11、乳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布局主导因素是靠近市场,交通便利。

(1) 制糖业(甘蔗制糖厂、甜菜制糖厂)、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应布局在原料

地附近;布局类型属于原料指向型;原因是:制糖业——原料到产品失重较大,运输成本高。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原料容易变质,不便于长途运输。

(2)啤酒厂、普通家具厂、印刷厂、石化厂——应靠近市场;布局类型属于市场指向型。 原因是: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费成本较高。

(3)炼铝厂、炼铜厂、电镀厂——应靠近能源供应地(水电站或火电站)。布局类型属于动

(4)电子装配业、普通服装、鞋帽、包袋、制伞、普通玩具等——应靠近劳动力丰富的地

方布局;布局类型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原因是:生产需要劳动力数量大,且劳动力工资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

(5)集成电路、高分子合成、激光、精密仪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应布局在科研

机构、高等院校附近科技发达的地区;布局类型属于技术指向型。原因是:对技术要求高。主导因素——人才与交通(或知识与技术)

(6)某些特殊工业的布局要求:气象站——要求环境清新,地势高爽的地方;感光器材厂

——要求环境清洁优美;自来水厂——一般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的地方。

(7)有污染的工业要考虑主要产生的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从而布

局选址时应考虑风向、水源地、河流流向、距离居民区的远近,并且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绿化带)。

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钢铁厂、水泥厂、火电厂、冶金工业-炼铜厂、炼铝厂等)

——应布局在主导风向(单一风向)的下风向;盛行风(季风气候区-东亚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地带的郊外;如果知道当地的最小风频,应该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这类问题一般图上可能给出风向图标,如果不给,题目中可能隐含风向,例如:我国华北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这类问题就应该知道我东部季风区内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如果给出是西欧某地区则意味着吹盛行西风(偏西南);如果是南亚某地区则意味着吹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做题时在图旁边先正确画出风向,再布局大气污染企业。

②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酿造厂、电镀厂等)污水排污口应远离水源及河流的上游,即布局在远离城区的河流下游(净化治理后排放)。

③噪音污染企业(锻造厂、轧钢厂等)应远离居民区。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钢铁厂、发电厂、垃圾堆放点等)应远离农田、居民区和水源地。 化工厂既具有水污染又具有大气污染,布局时既要考虑风行又要考虑河流水源。

13.工业联系的类型主要有:①产品联系;(工业部门之间彼此提供原料或配套产品)

14. 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产生工业集聚效益——主要有: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成

本;提高利润。

15.工业过分集中会产生原料、燃料、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交通堵塞,污染加剧等

问题。

16.能结合具体的图(区域图)表(数据)资料,分析某地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一般方

法是:分析(1)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矿产资源:如煤、铁、或其它等;水资源)

(2)交通状况(公路、铁路、水运等)(3)工业基础状况;(4)劳动力状况(5)市场

状况;(6)技术条件;(7)农业基础等方面,此外,政策方面,经济腹地也可以考虑。

17.以辽中南为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1)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煤、铁、石

油资源)(2)水陆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海运便利) (3)雄厚的工业基础;(4)劳动力丰富;(5)市场广阔

坦,水资源丰富;(2)水陆交通便利 (3)工业基础雄厚 (4)技术力量雄厚

(5)市场广阔 (6)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7)农业基础好;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7】

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记忆 ]

2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 70 亿人口日”( 2010/10/31 );中国 13 亿人口( 2005/1/6 )。[ 记忆 ]

4 、 20 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 100 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 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措施: 发达国家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8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 ]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10 、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

口诀:欧 ( 北 ) 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 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5 、人口迁移的意义 [ 理解 ]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 理解记忆 ]

对人口迁出地: 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对人口迁入地: 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 1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经济因素 往往起重要作用。wwW.xMt777.COM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 理解 ]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 记忆 ]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篇8】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 亚欧大陆桥(① 符拉迪沃斯托克 ---- 莫斯科

② 连云港 —— 鹿特丹 ) 、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 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有科学技术作保证;⑤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⑥有稳定的客货源;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 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 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 淤塞河道;二是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 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 铁路 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 南北狭长的带 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 水路和陆路 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 大运河 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 2 )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商业网点位置: 很多商业网点以 交通最优为原则 ,建在市区 环路边缘 或 高速公路沿线 。

猜你喜欢

  • 劳技教学总结集锦7篇 文档处理能力是现代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聪明的人往往会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学习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情感诉求和兴趣爱好,怎样书写范文才能更加得当呢?从“劳技教学总结”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启示,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请大家详细阅读!...
  • 幼儿园月份教学总结通用(6篇) 第一周:分组活动:1、器械组合:轮胎、沙包、滚筒、圈;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跳跳球;6、粘贴球第二周:分组活动:1、跳绳;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羊角球;6、粘贴球第三周: 分组活动:1、器械组合:轮胎、沙包、滚筒、圈;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跳跳球;6、粘贴球...
  • 研修教学总结(精选9篇) 小麦田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研修教学总结”,您对写好范文有什么看法呢?范文可以说是写作困难户的“救星”。最好的借鉴是模仿范文的整体框架,我们希望这些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祝你学有所成!...
  • 【热】《雨巷》教案8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雨巷》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感谢您来到我们的网站希望您的阅读体验愉快!...
  • 感恩教育演讲观后感8篇 编辑认为“感恩教育演讲观后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个成功者所知道的,除了勤奋,便是谦逊,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演讲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把握要点,更好地传达观点,演讲稿是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轻松学习愉快分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
  • 幼儿园主题教学总结1000字 有什么优秀的范文值得我们参考呢?范文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了。范文的用词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借鉴,小编今天放送一篇“幼儿园主题教学总结”主题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希望我的建议能够成为您实现梦想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