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句子网 > 教学资料 > 导航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发表时间:2024-01-05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8篇。

要怎么样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呢?处理文档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收集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我们一般都会去看看范文的写作方法,如果您对“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还不太熟悉小麦田推荐阅读这篇文章。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不高,渴望注重体验和开启心智的教学方式。由此,提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路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增强课程知识设计的体系性和结构性、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构建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空间。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体验式学习

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课堂教学情景和过程是真正影响人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1],凡是以传承、理解和发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都应视为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手段[2]。“课堂生活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等”,只有形成教育情境开放和教育空间自由的良好课堂生态才有可能培养出生命的灵动和人的创造性[3]。关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大学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困境和问题。本项目试图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大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及其期望,探讨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路径问题。

下面的分析基于课题组在底开展的扬州市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课堂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库,这次调查运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833名扬州市高校在读的本科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约91%[4]。与大学课堂教学相关的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对大学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分为总体评价和具体评价两个层面,具体评价从四个维度进行,包括师生互动(①题)、教学热情与激励(②③④题)、课堂学习价值感(⑤⑥⑦题)和知识宽度与思维能力(⑧⑨题)四个方面,采用五分制打分,正向题目和负向题目的赋值方向相反以确保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注:所有陈述均按5分标准打分,正向题目②③④⑤⑥⑧由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5-1,反向题目①⑦⑨由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1-5。调查显示,大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均分为3.04分(相当于及格分),各维度得分最多的不过3.2(具体见表1),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总体是不太满意的。具体到各维度,得分最低的是师生互动维度,一方面说明大学课堂教师主导的`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大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不足———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学生不会提问、缺乏思考能力,习惯于等待问题和“标准答案”。另外两个得分很低的项目是“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脱离,学生感悟能力不强”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点零散”,这反映了大学课堂教学强调一个个分散的理论和方法,缺少系统的引领和专业整体体系的融合;强调教学内容的经典性和理论价值,忽略现实生活,缺乏对现实机会敏感性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调查还发现,大学教师及其课堂教育并不是学生心目中培养和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调查中,只有近15%的人选择了课堂听课,只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与老师交流”,这些调查结果很好地证明了大学生课堂满意度不高的结论。

在认为影响他们创新能力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中学生选择最多的三项是参加实验或实践教学、科技竞赛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均超过50%(具体结果见表2)。大学生渴望主动参与和实践,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在“大学老师用什么方式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限选三个)”的调查中,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这两个选项选择人数最多,分别占63%和62%;有近50%的人选择了案例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当今信息获取和通信快捷的环境下已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注重探索解决问题综合方案的启发教育更适应现代教育环境和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表2认为大学期间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是?(限选三个)

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创新。世界正以超乎人类想象的速率发生变化,今天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会过时甚至毫无价值。有学者指出大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处理复杂资讯的能力,启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5],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努力适应社会的激情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大学应该授之以“情”和“渔”。大学课堂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创新值得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对于兴趣与激情、好奇心和想象力等深层次的动机因素和保持终生学习的信念和能力的培养则常常被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大学生难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并保持持续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确立大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及激发其勇于担当和努力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为目标的新理念。

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教育过程质量的体现,又是教育结果质量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高质量是实现其结果高质量的前提。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利益相关人和参与者,他们集教育对象、学校产出和学习主体于一身,因此,对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感受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渴望具有较强体验和参与式的课程学习方式。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自主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可以实现人的创新思维向社会价值的转化,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协调和合作能力,加速实现大学生社会化及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目标。综上分析,大学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教师在课程知识设计的体系性和结构性方面的作用及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以学生的主动与热情为基点,将体系丰满且具现实感的知识和内容通过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参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建议如下:第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阿尔文托夫勒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不会读书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摒弃和再学习的人。”新的条件下,学生学习主体性更显宝贵和重要,只有那些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人才能在未来环境里生存和发展,大学阶段重视和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将对学生终生学习习惯和愿望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增强课程知识设计的体系性和结构性。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传播方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碎片化信息、快餐式学习已成为现代人获得知识的特征,这些点式学习难以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素养。面对变化,大学课堂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化和结构化方面应承担主要责任和担当,在课程知识设计方面应更侧重于将点式的知识串联和网络化,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体系。第三,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大学课堂教育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最基本的要求,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震》中提出:“才以用而胜,思以引而不竭。”揭示学习中“用”知识和“引”思考的重要性。大学课堂应重视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愿望和动力,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四,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参与。人类面对的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爆炸式增长、传递速度异乎寻常地快、许多信息未经确认真假难辨、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这就是大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具有混沌特征的新世界,只有那些主动学习和自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大学应该为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新世界的人才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参与。

参考文献:

[1]宋鑫.“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11):27-30.

[2]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8):50-51.

[3]殷世东.让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J].教育研究,(3):119-125.

[4]吕燕.基础教育阶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6):693-697.

[5]史静寰.走向质量治理: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2):37-41.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之一。目的在于了解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以级金融学和物流学班级学生为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情况,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制约因素,找出对策建议。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以家庭和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为重点,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某些正确看法;培养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S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课程包括理论讲授、讨论课、课外作业、课程论文、案例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教育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复苏情景的方法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及课堂互动有显著作用,能够弥补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经济学实验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学理论,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的大力倡导。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物品搭便车”等问题都设计了精巧的课堂实验。国外的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建设也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出国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

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供给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于理论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习题也偏重于理论。碍于授课时间和实践条件等原因,学生经过讲授式学习,仍不能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能应用所学理论。如何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

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比较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动性学习,模拟实际案例,主动做事和参与的有效率高达90%;讨论和演讲的知识保持率达到50%;如果仅是被动听讲,知识保持率仅为20%。改变传统的听讲课堂,教师设计以探究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自主性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有效运用web3.0分享与参与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背景,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以项目汇报演讲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讨论。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日益重视,还可借助实验室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传播、人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培养目标清晰,学科设置在不同学习阶段差别化特征较为明显。例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耶鲁大学等名校课程的设置层次鲜明,分为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研讨班。相比之下,国内地方财经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的层次不够明显,多数将其统一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面对层次、基础、目标各不相同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渐次提高的特点。其次,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比较注重学科和理论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分析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鼓励思考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跃。国外经济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丰富,一年级多为通识教育,经济学原理作为公共课,在随后二年级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将系统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目标定位细化,如斯坦福大学强调三项目标定位:熟知现代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具有评估公共政策的实际才能。相比之下,我国各学科间的划分界限仍比较严格,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少,对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度也不够高。

(一)课程目标定位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

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即基于经济人假设,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优选择。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应始终贯穿着对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各种现实,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运用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直觉为主”指的是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经济直觉”就是一种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了解基本原理,更是思维方式的训练。对于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培育经济学直觉上,对其经济学素质的构建将大有裨益。“工具为辅”指在强化经济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必要的数理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与经济思维相比,数理工具处于“辅助”的地位。“突出实践”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把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从“黑板经济学”到“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飞跃。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还原到现实经济生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案例、实验中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

采用“复苏与再生”情景法,选取经典和成果案例,结合环境、结合情景和结合演化三部分构成,设计“模拟表演”“模拟设计”,把交易过程再现,尝试生成和测试案例,尽可能使案例研究结论贴近现实,加强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与分析。在案例的选取上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设计案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众多经典案例,但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会让学生觉得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

从报刊、网络上选取当下新闻热点为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热点问题,本土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激发学习热情。案例在体现知识性和时代性的同时,表现出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如以春节期间购买回家火车票的案例,增强学生对需求规律及需求、供给弹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变化的案例,体现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的理论分析。以情境复苏法进行案例分析,还原真实经济情境,理论与所设的经济情境相呼应,激发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增强对经济情境的思考和体验,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回归真实世界,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问题的敏感性,又锻炼了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实验教学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国内诸多著名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实验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反馈,改变被动式听讲的单向信息流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经济学综合实验课堂上,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市场竞价销售等环节实景模拟参与某个产品的生产、买卖过程,对市场竞争中价格机制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及背后的深刻原因有了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实验启发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深入思考,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思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清晰多层次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衔接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力求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结合,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接轨,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式学习改变大学学风,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创新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实证中的思辨———论经济类实验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4).

[2]吕晓英,蒲应龚.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3]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5).

[4]马先标.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探讨.中国大学教学[J],(2).

[5]逄锦聚.妥善处理经济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1).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4

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和课堂教学中的一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真正以新的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做一名新型的教师。

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意味着学生必须更新学习方式,对课堂的教学需要重新定位。他们要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因为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向综合信息交流;由教学模式化转向教学个性化。所以,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主体的自主、主动、发展性学习

为达到新的课改目标要求,善于引导学生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必须引导学生逐渐消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要学会坚持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首先是学生本人自学,全盘了解教学内容的大意,采用一定的方法,找出重点疑难,或是通过教师的点拨解疑,或是通过学生间的分组讨论解疑。如果这样,就可逐渐减少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时间,逐步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逐步增加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逐步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形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新局面,彻底改变原来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乏味的局面,将乐教、乐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学习是学生自身的认识活动,是任何人不可替代包办的。教师教学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意识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点。

三、积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生活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每堂课,我觉得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与生活的关系,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产生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四、教学组织的合理设计,培养学生走向合作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缺乏民主,对学生的专制、压抑,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成功的教学,要求建立在一个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互助、合作的平台上,而这个平台的基础就是民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积极、勇于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展示个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质疑、答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同时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聚焦课堂,我有我方式,在今后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耕耘、探索。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5

在整个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决定思政课程学习效果和影响的主要因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掌握熟悉透彻,还要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和具有创新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周全的教学计划,学生接受的信息和对内容的理解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教师要着重注意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积极性不高,对理论学习接收能力不强等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务必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内容实用易懂,而非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将教学内容简化、易化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无法对学生群体产生积极有益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训练也无法产生帮助。在遇到相似的教学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逐步渗透,让学生由浅及深的接收理解知识点,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事例,或者社会新闻热点等等,积极开展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和接收的群体,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意识和思想的提升程度。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指导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思想观念。在进行思政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需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是决定自身思想、品行修养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教师除了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知识储备外,还要学会通过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习主动,活跃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目标。思政教育作为一切知识教育的基础,其对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以身试教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思想意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个体的理性和感性的活跃思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而教师则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组织和积极引导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化、主体化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一般居于绝对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收。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而造成每位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这种不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时代下的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在现代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时刻以对方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进行思考。教师要以身试教,学生也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地位。这种双方互置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利益,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学习榜样、提高修养。两者思考角度互换的好处在于双方能够对各自所处的环境更加理解,也能发现很多难以浮现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想效果。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制定规范的课程计划,是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基础工作。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把基础的课程工作做好,才能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规范的纪律和管理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打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但是,课堂纪律和管理形式也不能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使之丧失课堂活力和自主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要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表现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引导作用,不断激励落后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进行分类教学,分成不同的学习课堂小组,实现最优化学习方案。

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设,解读和理解上级发布的各种政策方针。所以,传授这些知识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结合社会新的政策和指导思想,教师在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传达。学生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转化为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在涵养,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良好的思想觉悟,让学生能够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将理论知识深入生活、应用到生活中。

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学语言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引起学生共鸣?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几个基本的要求:第一,语言的表达要优雅,同时成为德行标杆。但是有时候优雅的语言表达往往太过于抽象,高职学生的人文知识并不是很丰富,因此教师的表达不能很好的与之相匹配,所以雅言需要一定的润色、包装之后,才能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韵味。教师要做到雅俗同步,俗为辅助,在课堂教学的表达中灵活应用。第二,态度而表现要严肃,时而幽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庄重,老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嬉戏为之,自始至终的言语表达要体现出一种严肃的神情。但是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太过于严肃就会使得学生觉得老师呆板,就会跟学生产生距离感,很难达到心灵共鸣。因此,某些严肃的表达就要夹杂一些轻松愉快的言辞,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教学。第三,语言表达要贴近生活实际。教学切入点可以选择位学生热切关注的生活点,课堂上使用的人或事的素材尽量是学生们能够观察到的或者体会到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目标要实现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于高职高专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有:第一,问题导入法。上课之前教师备课过程中要设计好课堂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以问题作为课堂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讨论,再经过教师的指导与点评,此过程中可展开讲解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目标,以此为课堂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案例教学法。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比较贴近教学内容的生活例子来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案例中提炼、探讨理论知识并展开各自的论证过程,这样就让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第三,就是积极讨论。前面所述的两种方法以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注重的共同点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推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课堂教学的内容。PPT要做的惊精致美观,使教学内容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视频资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包括画面、故事情节等,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或者总结性的作用,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思政课推行的免试制度是对于在课堂以及课后表现优异的学生,其不用参加期末考试就能给予相对较高的考核分,这项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此项制度必须制定严格的评选标准,有一定的名额限制,确保评选的过程公开公正,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评判的标准中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可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听课的态度等方面入手进行评判,这是得到免试资格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竞争的画面,使得课堂的氛围更活跃,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同时,免试的制度实施一定要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一步执行,每一位学生的评判都要有相应的事实依据,这样才能让这种制度在学生之间树立起一定的可信度,从而实现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最终良好实现教学目标。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这种免试资格,对于没有免试资格的同学那就需要就参加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应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还要额外加上一些平时课堂的考勤等因素,比如课堂记录的遵守情况、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这些都应该成为基本教学要求以及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的教学中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任务。

思政教师对于学生的评判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向辅导员了解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社团活动、专业学习、寝室生活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开展思政课的目的并不是说学生要得到多么好的成绩,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参考,关键还是在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知识,是否自觉地运用到了实践中去,日常生活是否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此外,教师更需要跟踪调查,细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想观点,判断是否思政教育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和启发。思政的教育不能追求一时的华丽,要慢慢推进,让学生们慢慢体会、理解,引起其内在的共鸣,从而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范清义.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职业精神价值的思考.普洱学院学报.(6).

[2]郭巍巍、郭航.基于“互联网+”语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

[3]姜军保、陈义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4]莫俊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基于协同论视域.北京教育(德育).2016(12).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6

兴趣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建立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二是充分放权,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由事无巨细的保姆型教师变成扶导者,要充分放权,让学生拥有更多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要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预留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的社会,人类的视野更为宽阔,信息的种类与渠道更为多样化。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守于教材与教室,将学生的视野限定在教材与教参上,无疑会造成学生学与用的脱节,这样也便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我们的学习要紧跟教育形势与社会形势的发展,要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与社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视教材为经典、为权威,抱着教材不放,认为只要读懂教材、钻研好教材便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便能教出好的学生来的教学观,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树立大的教学观,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重视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中心,立足教材,同时又要超越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及时将社会发展、知识的更新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要将教学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校向生活向社会延伸,结合本地区的办学实际及基本学情,研究与开发校本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以教材为中心,向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辐射与延伸,为学生开拓更为宽广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真正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学习与运用中加强理解、进行发明与创造。

二、开展互动教学,实现教学的多向交流与互动

教学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不是教师一方的活动,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交流互动活动。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探究教学,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1.以问启思,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互动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问题,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知识的重难点处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设置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2.相机诱导,师生展开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既不能事无巨细全部过问,也不能冷眼旁观,不管不问,而是要扶放有度,也就是说既要放权,又要作好扶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以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来参与教学,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同时又要成为学习的合作者与指导者,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与学生一起来完成探究活动,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

三、结语

总之,全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将新课标精神全面落实,切实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开放而富有活力的魅力课堂,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7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授课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它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形象地展示器件、设备、系统的外形和结构;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课程中的背景材料、实物图片和资料,以及各种音像材料,运用动画、录像等方式,穿插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传统单调的课堂丰富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涉及公式推导方面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要优于课件授课。针对电磁学课程涉及内容广的特点,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提高讲课效率和效果。

2.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十分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前将与电磁学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上传到学校校园网的电磁学课程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自学,粗略掌握基本内容,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教师可以将授课重点放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上,进行精讲和细讲,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同时,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线上互动,进行线上发帖讨论、线上测试、线上提交作业等,并把这些互动过程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线下,通过QQ、微信等及时与学生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通过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给学生主动性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会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专业课,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刚刚接触到会计的教学,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的设想进行改革。

一、区分专业与非专业学生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目前各大院校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教材上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上几乎都是没有区别的。既然学生的专业不同,他们的需求就是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将成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而非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掌握解读、分析利用会计信息的技能;那么我们就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改革。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能够读懂会计信息要比能够制造会计信息更为有用。作为一位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学会运用会计的方法和会计的理论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还应当能够运用自己的财务知识来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着重整个会计流程的介绍,减少具体实务技能的训练。我们需要让他们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清楚会计人员是如何工作的,否则他们将无法理解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含义。第二,侧重让学生了解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能够让他们对分析的结果加以理解和运用,即增加对会计信息分析的教学,提高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决策能力。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首先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目的的经济信息系统,它通过财务报告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等财务信息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作为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具体的实务处理,才能进一步地分析和利用会计资料来服务管理者。

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

会计专业知识课程内容系统性较强,学生们会有枯燥乏味、入门不易之感。然而第一印象往往是整门课程能否开展好的基石,所以如何利用好第一堂课很重要,利用得好就可以帮助学生们跨过会计学习的第一道门槛。第一堂课如果以照本宣科的形式将会计的概念、会计对象、会计假设等抽象的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们,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第一堂课应该讲什么呢?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组织

学生参观校内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看账使学生在第一堂课就对“账”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官上,对什么是账户,账户的借栏、贷栏、余额栏等结构有一个笼统的了解,这样学生脑子里就对“账”有了一个形象化的认识,为以后会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2、用动画或者幻灯

片的形式概述从事会计行业的职业生涯,引导学生们对职业生涯提前做出详尽的.规划,比如:向学生们介绍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资格和条件以及各种资格考试,这相当于帮助学生们提前做好了学习规划。其次,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详细向学生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未来发展前景,往往这些内容一讲完,学生们就会自发的对会计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万事开头难,度过了最难的一关,就是会计课程教学的瓶颈期间。我们都知道会计课程是枯燥的,不是说仅仅上好了第一节课就成功了。对于学生来讲很少能有对学习有主动性的学生,所以在授课上教师始终要情绪饱满、语言风趣幽默,多用身边的事例增加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的亲切感,凡事都起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会计不是遥不可及的而且就在身边。让抽象的会计问题更生活化,做到教学通俗易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会计是一门“语言”,我们把各种信息用会计的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一个专业的报表这是我们会计的目的。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死记硬背它的规则。所以会计学不好完全是因为懒惰,在每节课中都要提醒学生哪些必须是要背的东西。其次,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账本凭证。一些学生初次拿到记账凭证时可能都不知道要把会计分录填到上面。因为平时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接触真是账本的机会很少,所以学生的知识都停留在书本。我们学校引进了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材的讲授模式,按照实际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组织,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把每个会计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和能力落实到《财务会计实训》的课程中,建立了出纳、往来结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金、工资核算、收入费用、利润核算等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和节约人才培养费用。最后,要强化案例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所以应该加入一些团队案例教学。教师至少应使用两个综合案例:一是企业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综合案例,二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案例。由教师选取并且设计具有综合性、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组,布置案例,并且在教材中帮学生们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在课外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且制作PPT以及演讲出来。最后教师需要验收学生的成果,并加以讲评达到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达到各学科之间的互通。通过学生自主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打破传统保守的教学方法,以知识理论为基础,以适用为原则,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对不同专业在教材选择等问题上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新的方法和模式,加入案例教学和团队演讲;以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

猜你喜欢

  • 教学总结论文6篇 职高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职高英语口语教学初探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肖体林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衡量学生实践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促进英语口语教学中师生的相互交流,并达到最优的教学互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认真思考...
  • 地理必修教学总结8篇 平时你会经常查找范文吗?范文在各领域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范文是我们学习法律和法规的重要素材之一,我们欢迎您了解“地理必修教学总结”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想象力,感谢您看完这篇文章请相信这是一篇有关您的重要主题的好文章!...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通用7篇 作文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是我们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练习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质量和水平。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麦田为你准备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相关信息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请多留意我们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以及时调整公司方针!...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索论文合集(6篇) 今天编辑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索论文”的内容。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每一次写作都是对我们看待世界认知和思考的一次更新和升华。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安排、先后顺序。如果您需要再次阅读此页请尽快收藏方便查找!...
  • 学生教师教学总结(8篇) 信息化时代大家应该都写过文档吧,范文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模仿范文的写作框架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行业规范,范文的写作格式是怎么样的?我们编辑了“学生教师教学总结”以配合您的需求。...
  • 班班级教育教学总结8篇 创建维护和更新文档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工作,范文对于我们的写作非常有帮助。 范文中的整体构思为我们注入了写作的新思路,想看一篇好文章您可以读读“班班级教育教学总结”,相信这篇文章会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